马来西亚丽比利卡咖啡简介 

November 13, 2015 · Shah Alam

马来西亚与印尼同样处在咖啡带的国家。印尼目前是世界咖啡十大出产国之一,年产约一千万袋 (10 Million x 60 kg) , 主要出产 Robusta (85%) Arabica (15%) 与印尼孑然不同的是,地势较为平坦的马来西亚主要种植另一种咖啡豆种---Liberica。此豆的原产地在非洲西部,由荷兰殖民政府引进当时遭受咖啡叶锈病威胁的印尼Arabica咖啡种植业, 后辗转传入马来亚半岛种植。

 

有别于其他咖啡品种多源自于东非的衣索比亚, Liberica (丽比利卡) 咖啡是源自于西非 Liberia, 是低海拔的咖啡品种,其桨果(Coffee cherry) 要比其他常见的 Arabica 咖啡豆体积大近2倍,其香味浓郁而刚烈,但果酸和甜度却相对的低,一般南欧和中东人比较喜欢这种咖啡, 不过比起 Arabica 相对的低甜度,落后的日晒制作法导致普遍上 Liberica 被主观认为不适合制作意式浓缩咖啡 (Espresso), 因此 Liberica 无法成为流通量大的商业用豆, 低商业价值使得其种植面积非常的小, 产量不到世界咖啡总产量的1%和近乎是零出口, 以马来西亚为例, 年龄老化的咖啡农和被其他农作物取代而不断大量萎缩中的种植面积, 使得 Liberica 咖啡成为异常珍贵的咖啡品种。

Liberica 咖啡豆体积是高海拔豆的2, 豆质硬度却相对比较软, 豆身长腰窄和传統日嗮工艺局限导致含水率的不平均, 使得烘焙火候的掌握非常困难。

以前传統的南洋咖啡是以 100% Liberica 咖啡豆烘焙, 因豆子本身的低甜度, 低海拔豆低油脂的特性, 大多以深烘焙再加以砂糖和牛油/植物油/芝麻油来补助豆质本身的不足, 以深颜色来掩饰豆子种植和制作方法的瑕疵。

深烘焙和糖衣的包裹也是深受殖民文化影响的南洋咖啡当时另类的保存方式, 但添加的牛油 (后来以低廉黄油取代) 却往往带来逾期油脂的陈腐脂肪味, 反式脂肪的黄油添加也让咖啡摄取增加健康饮食的压力。

Liberica南洋咖啡从最初的单品咖啡”(Single Origin Coffee) 的高尚位置, 却由于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 本地咖啡工人的老化而后继无人, 导致咖啡豆价格不成比例的昂贵。本地传統咖啡店也不再自家烘焙属于本身的咖啡, 以盈利为导向的代工本地咖啡业者"理所当然"以印尼和越南进口的最低级劣质豆代替, 从此南洋咖啡不再是 Liberica 的代名词, 马来西亚食品法令只要求凡含超过50%咖啡豆即为咖啡的包装条文, 让本地咖啡堕落到了混合各种豆类的黑炭泥浆水的境界, 让人不胜嘘唏。

现在市面上买得非常火红的31即溶"化工"白咖啡成份中除了大量砂糖, 奶精, 稳定剂, 廉价 Arabica 为基底, 以劣质 Robusta 增加厚实感, 只是加上了非常少量的 Liberica 以加强香气, 这也成就了其独有不同于其他商业咖啡的韵味。

 

但是, 但是, 但是(因为很重要,所以问3) 我们是否愿意继续以健康交换?